深耕当下,收获盛夏
复读班窗外的梧桐叶从嫩绿变成深绿时,我终于在数学卷子上算出了那道曾卡了我三个月的压轴题。草稿纸上密密麻麻的演算痕迹,像极了田里深耕的犁印——原来复读就像种地,只有在当下的日子里扎扎实实地“深耕”,才能在盛夏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。
刚踏入复读班时,我总在“怀念过去”和“焦虑未来”里摇摆。上课走神时,会想起去年高考失利的场景;做题遇到瓶颈时,又会担心“今年再考不好怎么办”。第一次月考,我的成绩排在班级中下游,班主任找我谈话时,指着窗外的农田说:“你看农民种地,从来不会在播种时就担心秋天没收成,他们只会想着今天该浇水、明天该施肥。复读也一样,别想太多,把当下的每一步走稳就行。”那天之后,我把“深耕当下”四个字写在笔袋上,开始学着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学习上。
深耕当下,意味着把知识学“透”,而不是学“浅”。从前学数学,我总满足于“会做基础题”,遇到难题就跳过;复读时,我开始逼着自己啃硬骨头——一道解析几何题,不仅要算出答案,还要搞懂不同的解题思路,甚至会自己改编题目,举一反三。有次为了弄明白一个导数的应用技巧,我翻遍了课本和辅导资料,还缠着老师问了两节课,直到能顺畅地给同桌讲解。慢慢地,我发现曾经让我头疼的数学题,竟变得越来越顺手。就像农民深耕土地时,要把土壤翻松、把杂草除净,学习也需要把每个知识点挖深、挖透,才能让知识的“种子”扎根生长。
深耕当下,也意味着接受“慢进度”,不急于求成。三月模拟考,我的英语成绩只比上次提高了5分,看着身边同学动辄进步二三十分,我心里很着急,忍不住加快了刷题速度,结果反而错得更多。同桌看出我的焦虑,把她的错题本递给我:“你看,我这道完形填空,改了三遍才真正弄懂。进步慢没关系,只要每一步都有收获就好。”我忽然想起外婆种地时说的“庄稼生长有规律,急不来”,于是静下心来,重新调整学习节奏——每天只专注攻克一个英语题型,把错题的原因、知识点、技巧都记在笔记本上,每周再复盘一次。虽然短期内进步不明显,但到了五月,我的英语成绩竟稳步提高了20分。原来,学习和种地一样,没有“速成法”,只有耐住性子深耕,才能等到收获的时刻。
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月,教室里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,我却比从前更平静。每天按部就班地复习、刷题、复盘,不再纠结“能不能考上”,而是专注于“今天还能多学一点什么”。考前最后一天,我翻了翻自己的错题本,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笔记,忽然想起春天时种下的向日葵种子——那时它还只是一颗小芽,如今已经长得比我还高,正朝着太阳开花。
走出高考考场的那天,阳光正好,校门口的向日葵开得热烈。后来拿到录取通知书时,我终于明白,“深耕当下”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,而是在复读的每一天里,不浮躁、不焦虑,把知识学扎实,把每一步走稳。就像农民春耕夏耘,终会在秋天收获硕果,我们在复读路上深耕当下,也终会在盛夏,收获属于自己的理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