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次出发:这次,我们只奔着“如愿以偿”去
当复读的铃声响起,你其实不是在“重复高三”,而是开启了一场“第二次出发”的旅程。这一次,没有模糊的目标,没有侥幸的期待,我们心里只有一个清晰的方向——奔着“如愿以偿”去,把去年没拿到的录取通知书,把曾经藏在心底的理想,亲手握在手里。
第一次出发时,或许你还带着几分懵懂,跟着人群刷题、赶进度,偶尔会迷茫“我到底要去哪里”;但这一次,你心里装着更明确的答案。你知道自己数学的薄弱点在函数,就专门把错题本里的函数题整理成专题;你知道英语作文总是丢分,就每天仿写一篇范文,琢磨句式和逻辑;你知道心仪的大学分数线需要多少分,就把这个数字写在书桌前,每多学一个知识点,就觉得离它更近了一步。这份“清醒”,是第二次出发最珍贵的礼物,让你每一步都走得坚定,不浪费一分一秒。
当然,这条路不会一帆风顺。可能某次模考成绩下滑,你会突然慌了神;可能看着身边同学偶尔放松,你会忍不住怀疑“我是不是太紧绷了”;可能深夜刷题时,疲惫会让你想暂时停下。但请记得,“第二次出发”本就是为了修正遗憾,为了更接近目标,这份“不容易”,恰恰证明你在朝着“如愿以偿”的方向用力。就像航海时,第一次可能因风浪偏离航线,第二次带着经验调整航向,哪怕再遇到风雨,也知道该如何稳住船舵,朝着目的地继续前行。
这一次,也别忘记身边的“同行者”。父母会悄悄把温牛奶放在你书桌旁,不催你熬夜却总陪你到最后;老师会针对你的弱项单独辅导,告诉你“这次一定能行”;身边的同学会和你分享好用的复习资料,在你低落时说“我们一起加油”。他们不是“旁观者”,而是和你一起奔着“如愿以偿”去的“伙伴”,有他们在,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。
接下来的日子里,或许会有辛苦,会有压力,但请始终记得出发时的初心——我们要的不是“还不错”,而是“如愿以偿”。每多背一个单词,每多解一道题,每多克服一次想放弃的念头,都是在为“如愿以偿”铺路。
相信吧,当明年夏天的风拂过,你一定会拿着心仪的录取通知书,笑着说:“第二次出发,我做到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