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时间为壤,种第二次花开
去年高考放榜的那个黄昏,夕阳把天空染成一片落寞的橘红,屏幕上的分数像一句冰冷的宣判,让我所有的憧憬瞬间崩塌。看着朋友圈里同学们晒出的录取通知书,我攥着手机在阳台站了很久,直到夜色漫过窗台,才下定决心:再给自己一年时间,以时光为壤,在复读的土地上,种出第二次花开。
复读班的日子,是从清晨六点的闹钟开始的。褪去了高一高二的浮躁,教室里少了嬉笑打闹,多了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,成了最恒定的背景音。我把去年的成绩单折好压在课本里,错题本换了三本,每一页都写满了批注与反思。曾经让我望而却步的数学解析几何,如今成了每日必攻的课题,从基础题型到压轴难题,一道道啃下来,演算纸堆起了厚厚一摞;英语阅读的正确率忽高忽低,我便每天精读两篇原文,积累生词与句型,早读课上的背诵声,是我与遗忘对抗的坚持。
时间在重复的复习中悄然流逝,焦虑与迷茫也时常如影随形。有过模拟考失利后,躲在操场角落偷偷掉眼泪的时刻;有过深夜刷题到眼皮沉重,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行的瞬间;也有过看着倒计时牌上的数字日渐减少,内心愈发焦灼的不安。但每次抬头,看到身边同学埋头苦读的身影,看到老师写满鼓励的眼神,便又咬牙坚持了下来。我们是并肩作战的伙伴,分享复习资料,交流解题技巧,在疲惫时互相打气,在进步时真诚喝彩,这份纯粹的情谊,成了时光里最温暖的光。
老师的指引,是这片“土壤”里最珍贵的养分。班主任总能看穿我的焦虑,他说:“复读不是重复过去,而是在时光里修正方向,沉淀力量。”数学老师牺牲午休时间为我答疑,手把手教我梳理解题逻辑;语文老师逐字逐句修改我的作文,帮我打通思路、锤炼语言。他们不仅帮我填补了知识的漏洞,更教会我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得失,让我明白每一次努力都不会白费,时光终将回馈所有坚持。
这一年,我学会了与孤独共处,也懂得了沉淀的意义。不再急于求成,而是静下心来梳理知识体系;不再畏惧难题,而是把每一次挑战都当作成长的契机。清晨的微光、深夜的台灯、密密麻麻的笔记、反复琢磨的错题,都成了滋养“花苗”的雨露与阳光。我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变化:从浮躁到沉稳,从怯懦到坚定,从迷茫到笃定,这是时光赋予的蜕变,也是坚持浇灌的成果。
高考铃声再次响起时,我没有了去年的紧张忐忑,多了份从容不迫的底气。走出考场的那一刻,阳光正好,微风拂过脸颊,我知道,无论结果如何,这一年的时光都已让我收获满满。当理想院校的录取通知书寄到手中时,我终于明白,所谓第二次花开,从来都不是偶然,而是以时间为壤,用坚持为肥,在复读的时光里默默耕耘的结果。
复读这一年,时光是最公平的土壤,付出是最有效的养分。那些熬过的夜、流过的泪、付出的努力,都化作了成长的勋章。它让我懂得,人生没有白走的路,每一步坚持都算数;一时的失利不算什么,只要心怀希望,肯付出时间与努力,终会在属于自己的花期,绽放出最美的模样。而这段以时间为壤、耕耘梦想的时光,也将成为我人生路上最宝贵的财富,指引我在未来的道路上,耐心沉淀,勇敢前行,收获更多属于自己的花开时刻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