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注京城高考培训

400-700-5700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高考复读-隐藏 >> 正文

复读路上那些不为人知的成长与蜕变

发布时间:2025-11-07来源:铭师堂

复读路上,那些不为人知的成长与蜕变

很多人以为,复读只是把高三的课表再背一遍,把做错的题再抄一次。可只有真正走过那条昏暗长廊的人才知道,日历被撕回第一页的同时,你也把自己押进了熔炉。第二年高四,我换了一个校区,教室窗外是废弃的铁路,清晨五点四十六分,夜班货车会拖着一长串红灯驶过,像一条不肯愈合的伤口。我在那节车厢的轰鸣里醒来,听见自己的心跳比汽笛还响,才明白:所谓复读,是先击碎,再重塑。

第一次月考,我的物理只考了38分,比去年还差。晚自习后,我把卷子折成小小的方块,塞进操场上的雨水井。第二天清晨,看见那张纸被泥浆泡得发白,我忽然蹲在地上干呕,像要把整夜的自卑都吐出来。班主任老周把我叫到办公室,没有批评,只推给我一本新的错题本,封面写着一句话:“把伤口绣成花朵。”我抬头看他,他正用红笔批改作业,鬓角比去年又白了一茬。那一刻我懂了,成长不是分数的曲线,而是有人陪你把碎成渣的信心重新捏圆。

十月,天气反复,流感在封闭的复读楼里爆炸。隔壁宿舍一晚上咳倒四个,最后只剩阿凯和我守着四张空床。阿凯是第三次复读,深夜他躲进厕所背单词,怕吵醒别人,把嘴唇咬出血。我递给他一颗润喉糖,他笑笑说:“别担心,我早就不怕苦了。”灯光照在他手背,全是自己掐的指甲印。我突然意识到,我们像两株被割倒的稻茬,看似枯死,却在地下悄悄分蘖,等待一场迟到的春风。

寒假只有十天,我留在学校刷题。年三十晚上,食堂给每人发了一袋速冻水饺,煮出来全裂了口,像笑开的伤口。校长把电视搬到多功能厅,放春晚,却没有人抬头。零点钟声响起时,我跑到空荡的篮球场,对着漆黑的夜空喊了一句“老子一定会考上!”回声被寒风撕碎,我却听见体内有什么东西“咔哒”一声扣上了——那是勇气,也是决绝。

四月,第二次省统考,我的英语从91分飙到128分。成绩单发下来那天,我跑到铁路边,把攒了四个月的草稿纸撕成漫天雪花。列车驶过,卷起纸屑,像给废弃的铁轨举行一场迟到的毕业典礼。我突然想起父母每月准时打来的生活费、班主任悄悄帮我申请的助学金、以及宿舍楼管阿姨每晚故意延迟熄灯的那十分钟。原来蜕变不是一个人的破茧,而是无数双手在帮你撕开厚茧。

六月八号下午,交卷铃响,我走到校门口,阳光像去年一样刺眼,却不再令人眩晕。我把学生证递给门卫大爷,他笑着盖章:“以后别再回来啦。”那一刻我没有欢呼,只是回头望了一眼那条铁路——锈迹还在,但我知道,它已经把我送往更远的地方。

如今,我在大学实验室里做示波器实验,波形在屏幕上稳稳跳动。室友问我为什么手一点都不抖,我笑笑说:“因为最抖的时候,已经过去了。”复读留给我什么?不是排名,也不是录取通知书,而是一种被失败碾过却依旧滚烫的能力——在废墟里搭帐篷,在暗夜里磨亮刀。那些不为人知的成长,早已化成骨骼里的钙,让我在每一次新的考验面前,都能稳稳站住,并且,再也不轻易跪下。

学习之前,到学校详细参观体验了解,让热爱学习的你不花一分冤枉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