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读绽锋芒
九月的阳光穿过复读班的窗户,落在摊开的数学卷子上,把错题旁的红笔标注晒得格外醒目。我捏着笔的指尖微微用力,想起去年此刻,我正躲在房间里对着失利的成绩单掉眼泪,连翻书的勇气都没有。而现在,看着黑板上“距高考298天”的字样,心里竟燃起一股从未有过的劲儿——我知道,复读这一年,不是重复过去的遗憾,而是要让自己在磨砺中,慢慢绽放锋芒。
最初的日子并不好过。第一次月考,英语听力错了大半,语文作文只拿到基础分,我坐在座位上翻试卷,手指把纸边捏得发皱。同桌看出我的低落,把她的听力笔记推过来:“我去年也总错这里,你试试把关键词标出来,听完再复盘。”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到教室练听力,逐句听写、分析错题,把高频考点记在便利贴上,贴满了课本封面。慢慢地,听力错题从十道降到三道,再到后来稳定在一两道。当老师在课堂上表扬我的进步时,我忽然明白,锋芒不是天生的,是在一次次修正错误中,慢慢磨出来的。
冬天的晚自习,教室里的暖气总不太够用,我裹着厚外套刷题,笔尖在草稿纸上沙沙作响。有次遇到一道复杂的物理题,反复演算好几遍都不对,我烦躁地把笔扔在桌上,想干脆放弃。抬头时,看见前排的男生还在埋头推导,草稿纸写满了一页又一页,眉头紧锁却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。我想起自己选择复读时的决心,又捡起笔,重新梳理思路,从基础公式开始推导,直到深夜,终于算出了正确答案。那一刻,窗外的月光洒进来,照亮了草稿纸上密密麻麻的算式,也照亮了我心里的坚持——原来,锋芒的绽放,离不开每一次咬牙的坚持。
春天来临的时候,模拟考的成绩越来越理想。数学从90分涨到125分,英语阅读能稳定拿满分,就连曾经最头疼的语文文言文,也能轻松翻译。我开始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,帮同学讲解难题,从前那个自卑、不敢说话的我,渐渐变得自信起来。有次班会,老师让我们分享复读的收获,我说:“复读让我知道,所谓锋芒,不是一开始就闪闪发光,而是愿意沉下心,把每个知识点学扎实,把每道错题弄明白。”台下的同学纷纷鼓掌,我知道,他们和我一样,都在复读的时光里,慢慢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芒。
高考结束那天,我走出考场,没有像去年那样紧张到发抖,而是抬头望了望蓝天。阳光正好,风也温柔,我知道,这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。后来拿到录取通知书时,我翻出复读时的笔记本,上面写满了公式、错题和鼓励自己的话。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,见证了我从迷茫到坚定,从脆弱到坚强的蜕变。
原来,复读不是一条退路,而是一条让自己绽放锋芒的道路。它让我们在磨砺中成长,在坚持中进步,最终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。那些在复读时光里付出的努力,那些流过的汗水,都化作了我们身上最耀眼的锋芒,照亮了未来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