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注京城高考培训

400-700-5700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高考复读-隐藏 >> 正文

非清北不上的执念是否值得用一年的青春去赌

发布时间:2025-07-17来源:铭师堂

非清北不上的执念是否值得用一年的青春去赌

自习室的吊扇转得慢悠悠,把午后的阳光切成碎片。后排传来翻书的哗啦声,我盯着草稿纸上“清北”两个字,笔尖在纸面洇出小小的墨痕。这是复读的第三个月,当初在志愿表上毅然填下“不服从调剂”时的决绝,正被日复一日的试卷磨出细微的裂痕。

前桌的女生又在偷偷抹眼泪。她已经是第三年复读,笔记本扉页上“北京大学”四个字被摩挲得发亮。上次模拟考她距离清北线还差三十分,班主任找她谈话时,我听见她带着哭腔说:“我不能接受自己去别的学校。”那一刻,我突然想起去年夏天,父亲蹲在厨房门口抽烟,烟雾缭绕里他说:“人生不是只有一座山要爬。”

周末回家时,偶遇高中同学小林。他去年去了南方的一所重点大学,朋友圈里全是辩论赛的照片、实验室的夜景和社团活动的剪影。“我现在跟着导师做人工智能项目,每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。”他说起专业眼里有光,“其实刚入学时也失落过,但慢慢发现,这里有我真正想学的东西。”看着他手机里展示的研究成果,我第一次怀疑:非清北不可的执念,是不是把自己困在了狭窄的胡同里?

图书馆的角落里,总坐着一位白发教授。他听说我的情况后,给我讲了个故事:他的学生里,有人从普通院校一路读到哈佛博士,有人在清北毕业后迷失了方向。“学校是平台,不是终点。”教授指着窗外的梧桐树,“你看那些树枝,有的向上伸展,有的斜着生长,不都能沐浴阳光吗?”

某次模拟考后,我去了趟北大校园。未名湖的冰面反射着冷光,博雅塔在暮色里沉默矗立。遇见几个在湖边背书的学生,他们说起专业时的热忱,和我在视频里看到的普通院校学子并无不同。原来真正驱动人前行的,从来不是校名的光环,而是内心对知识的渴望。

班里的复读生渐渐少了几个。有人去了心仪的“双非”院校,在朋友圈晒出崭新的学生证;有人选择先就业,说要在社会这所大学里闯一闯。他们离开时,脸上没有想象中的沮丧,反而带着对新生活的期待。

深夜整理错题本时,我在扉页写下新的句子:“重要的不是在哪所学校醒来,而是每天醒来都知道要往哪里去。”曾经觉得用一年青春赌一个清北名额是孤勇,如今才明白,真正的勇敢是认清自己的方向,而非困在执念里打转。

青春从不是用来孤注一掷的筹码,而是在无数种可能里寻找适合自己的路径。清北的门或许辉煌,但通往理想的路从来不止一条。那些为执念消耗的时光,如果用来浇灌真实的热爱,或许早已开出了更茂盛的花。

学习之前,到学校详细参观体验了解,让热爱学习的你不花一分冤枉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