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读:在重复里长出新的自己
九月的风带着凉意,林溪背着比去年更沉的书包,走进了复读班。教室后排的位置还空着,她放下书包,把“2024高考目标”的便签贴在课桌右上角,指尖划过去年高考失利后写满不甘的日记本,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这一年,要把遗憾补成圆满。
复读的日子,是和“旧错题”死磕的日子。数学的函数题曾让她栽了大跟头,去年高考因漏看定义域丢了6分。如今她把函数错题按“定义域”“单调性”“最值”分类,每道题旁都用红笔标注“先看x取值范围!”。有次晚自习,她卡在一道复合函数题上,草稿纸写满了半本,还是没算对结果。她没像以前那样烦躁,而是翻出课本,重新梳理“复合函数求导步骤”,直到凌晨才终于理清思路。那天她在错题本上写:“复读不是重复犯错,是把每个错处都磨成铠甲。”
英语听力是林溪的另一道坎。去年听力错了8道,她便每天早上六点半坐在操场边,用收音机听高考真题。刚开始,她总跟不上语速,一句话要反复听三四遍才能听懂。她把常错的“数字题”“场景题”单独记在本子上,总结“听到‘date’就注意年份,听到‘restaurant’就联想点餐场景”。两个月后,她的听力错题数降到了2道以内,试卷上的对勾越来越多,她知道,那些清晨的坚持,正在慢慢开花。
复读也藏着无人懂的委屈。模考成绩波动时,她会躲在楼梯间偷偷哭;看到大学同学晒的社团活动,她会悄悄关掉朋友圈;妈妈打电话说“别太累”,她嘴上答应,挂了电话却又拿起笔。但这些委屈,都在看到自己的进步时烟消云散——数学成绩从90分涨到120分,作文被老师当范文朗读,文综选择题正确率越来越高。
高考结束那天,林溪走出考场,阳光正好。后来收到录取通知书时,她翻出复读时用空的15支笔、写满的3本错题本,突然笑了。原来复读不是煎熬,是让她在重复的日子里,一点点长出了更坚韧、更清晰的自己。那些熬过的夜、刷过的题、忍住的泪,最终都变成了照亮未来的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