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何时候都不放弃
复读班最后一次模考成绩公布时,我盯着文综试卷上的180分,手指紧紧攥着笔——距离目标分数还差50分,距离高考只剩28天。同桌拍着我的肩膀说“要不别逼自己了,能考成这样已经不错”,可我看着桌角那张被折得发皱的大学明信片,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任何时候,都不能放弃。
第一次想放弃,是在复读班开学后的摸底考。那时我刚经历高考失利,带着“再拼一次”的决心回到教室,却没想到摸底考总分比去年高考还低了30分。看着试卷上密密麻麻的红叉,听着耳边同学讨论分数的声音,我躲在厕所里哭了很久,甚至想过“要不干脆去读专科算了”。可当我擦干眼泪回到教室,看到讲台上班主任写的“每一次跌倒,都是为了更高飞翔”,突然想起高三时自己在日记本上写的“要去南方看春天”。我把摸底考试卷订在课本最前面,在旁边写了“这次只是开始,绝不放弃”——我知道,放弃很容易,但放弃之后,就再也没有机会站在梦想的校园里了。
真正让我学会“不放弃”的,是攻克数学解析几何的那段日子。刚开始学的时候,我一道题要算一个小时,算到草稿纸堆成小山,还是得不出正确答案。有天晚上,我对着一道题反复算错三次,烦躁得把笔摔在桌上,想“反正也学不会,不如放弃这个模块”。可抬头看到窗外的月光,想起目标大学的录取分数线,又弯腰捡起笔。我翻出课本,从最基础的“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”重新学起,把例题的每一步推导都写在笔记本上,遇到不懂的就标上问号,第二天追着老师问清楚。就这么坚持了一个月,某天做练习时,我突然能一眼看出解题思路,算题速度也快了很多。那次模考,我的数学解析几何题只扣了2分——原来,所谓“不可能”,不过是还没到“不放弃”的时刻。
离高考还有10天的时候,我得了重感冒,发烧到39度,连看书都觉得头晕。妈妈劝我“回家休息两天,身体最重要”,我却摇了摇头——我怕一休息,之前积累的知识点就会生疏,怕好不容易赶上来的排名又掉下去。我把退烧药放在桌角,裹着厚外套坐在教室,头晕的时候就趴在桌上歇5分钟,缓过来再继续刷题。课间同学给我递热水,说“你这样太拼了”,我笑着说“再坚持一下就好了”。那段日子很难熬,可每当想放弃,我就告诉自己:现在放弃,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;再撑一会儿,或许就能看到希望。
高考结束铃响的那一刻,我走出考场,没有像想象中那样激动,只是心里很踏实——我知道,自己没有在任何困难面前放弃,这就够了。后来收到录取通知书时,我看着上面的大学名字,突然想起复读时那些咬牙坚持的日子:凌晨五点的晨读、深夜十二点的错题整理、感冒时裹着外套刷题的自己、模考失利后重新振作的勇气……正是这些“不放弃”的时刻,让我最终站在了梦想的地方。
其实人生路上,我们总会遇到“想放弃”的时刻:可能是努力很久却没结果,可能是遇到困难觉得撑不下去,可能是看不到希望觉得迷茫。但就像复读教会我的那样,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——放弃只会让遗憾变成永远,而坚持,哪怕只是多撑一天、多做一道题、多学一个知识点,都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,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。
所以,不管现在的你正在经历什么,都请记住:别轻易放弃。那些你以为跨不过去的坎,咬咬牙或许就能过去;那些你觉得完不成的事,再坚持一下或许就能做到。任何时候都不放弃,终有一天,你会感谢曾经那个不肯认输的自己。